壢小園區建築特色說明
雨淋板牆 又稱為「魚鱗板」牆,日文又叫「下見板」。 為避免泥土和稻草敷製成的牆壁(編竹夾泥牆)因下雨而受損,故在外牆鋪設上下略為交疊,一片一片横向的木板。 具有防雨、保護主體建築的功能,是日式住宅的典型外壁。
屋子需要有防雨滲入屋內的功能,木板是一層一層重疊的覆蓋在牆上,所以非常適合台灣多雨氣候。 分別有英式、日式與德式工法。英式即日式採用一片疊一片的作法,差異是日式雨淋板再以長木條壓緊,讓雨水順波而下;德式作法則採用卡榫的木片,一片卡一片咬緊空隙,不讓水氣進入。
日式押緣雨淋板可分為「簓子下見板」和「押緣下見板」兩種形式。 其做法與類似,都有一根直立的細木條做為押緣,將雨淋板壓住。
A棟採用「簓子下見板」形式。 「簓子」就是將押緣雕刻成鋸齒狀,配合雨淋板的角度密接,是臺灣日式木構造住宅較為常見的形式。
B棟採用「南京雨林板」(英式雨淋板)形式。 雨淋板橫向設置交疊是為了讓雨水能夠 順利流下,阻擋雨水進入建築物。